
12月5日晚,我院校园急救技能培训班在金明综合楼2301教室举行专题学习培训会。培训班指导老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冰梅,急诊部专业医师白双林、李东换,2020级辅导员霍东东以及全体2019级、2020级校园急救培训班成员参加培训学习。


李冰梅在培训动员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病发率虽然低,但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不足1%,急需提升全民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操作。急救技能培训班学员作为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优秀学子,不仅要对急救理念认知认同,更要有行动自觉意识。只有掌握正确、规范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操作,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宣讲者。也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操作,才能提升非医学专业背景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利用好抢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致死、致残率。她勉励学员学习要精益求精,要时刻不忘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勇于站在急救知识技能学习前言,积极参加到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志愿者行列中去,不辜负急救班的理念,不辜负学院领导对急救班的重视和殷切期望。

李冰梅、白双林、李东换三位老师检验了2020级学员前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对2019级学员教学师资的考核评估。李冰梅强调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是急救知识技能最基础的部分,施救者的语速、吐字清晰度、人工呼吸、时间与双音节计数都要确保达到相应规范。为避免人工呼吸交叉感染风险,她还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便携式面罩与一次性单向式通气阀的组装与正确使用方法。她表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学员除了要学会心肺复苏这项“救命技能”,还需要学习“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她强调越早实施除颤,复苏成功率越高,但每两次除颤中间一定要有一次两分钟五个循环的CPR。她对AED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操作演示,并将其操作口诀和使用方法概括为“开电源,听它说,跟它做”和“四步两离开”。最后白双林老师讲解了包扎止血的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方法,对止血带和三角巾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真人缠绕包扎展示和讲解,并示范了绷带帽的使用。
在将近三个多小时的培训学习中,三位老师详细的知识讲解、规范的操作演示、认真的技术指导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获益良多。2020级学员高源表示,三位老师的专业讲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急救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重要性,更应该踏实践行,必须不断激励自己加强急救业务能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宣讲志愿者,承担起急救“小喇叭”的职责。(文:董丽霞 梁咏萱 褚凡 图: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