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开封人,2013年不远千里来到新疆,在援疆指挥部及红星医院领导关怀、信任、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作。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作为一位教师,他扎根红星医院,从“传道授业”到“桃李满园”,培养了数十名医学专家;作为一位医生, 他一年半填补4项哈密空白,从“默默无闻”到“妇孺皆知”,一年半内为无数哈密人民去除了病痛的困扰。
他就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文义。援疆期间,杨文义被兵团十三师援疆指挥部授予2014年“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被红星医院授予“优秀援疆医生”,囊括了援疆医生所有荣誉。他的援疆经历被奉为一段传奇,他的援疆思想在这段传奇中始终闪闪发光。
造血比输血重要
2013年3月,受河南省委组织部派遣,杨文义来到数千里之外的新疆哈密市红星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哈密冬天特别寒冷,夏季特别炎热,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杨文义所工作的红星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这里医疗观念、治疗规范、诊治思维、医患沟通意识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在内镜操作方面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随着对当地医疗状况和人民健康需求的进一步了解,杨文义逐步明白一个道理---援疆“造血”的意义远比“输血”深远。于是,杨文义暗下决心:不仅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这里的老百姓解除或缓解病痛,同时还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这里的每一位医生,这样,即使自己援疆结束了,但知识和技术能够永远留在这里,让这里的老百姓不再遭受或少受消化方面的病痛折磨。
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杨文义进行口头或书面规范,在每周例行大查房时结合病人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对消化内科急、危、重疾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并形成严格的抢救规范。
“强制性废除双人肠镜操作,带领大家进行单人肠镜操作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杨文义发现医院内的肠道清洁效果相对较差,检查时多半存留大量粪便,造成观察不清,检查困难,患者痛苦等,究其原因竟然是肠道清洁准备的时间和方法不正确造成。随后,经过纠正规范后,完全消除了不良影响。目前,红星医院全科内镜医师均改为单人肠镜操作, 省时、省力、效果好。
开展经内镜黏膜下注射术及粘膜下注射染色术、经内镜食管和胃平滑肌瘤套扎摘除术、经内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摘除巨大息肉或扁平病变……填补哈密医学空白,高新技术在这里生根发芽。
开展经内镜黏膜下注射术及粘膜下注射染色术,使手术并发症大大降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经内镜食管、胃平滑肌瘤套扎摘除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优点;经内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使患者免受外科手术痛苦;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摘除巨大息肉或扁平病变,使这些癌变可能性较大的疾病被提前得到预防治疗;十二指肠球后重度狭窄扩张术,使患者避免以往必须手术治疗之痛……
小马,红星医院消化内科的一位年经大夫,他说:“杨文义主任,兢兢业业,他教会我们做事要专注,要用心去做”。“杨老师对肠镜操作制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从术前准备到操作方法,再到操作人员数量,每个人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绝不允许出半点差错。”
有的年经医生一个人不敢单人操作肠镜,甚至其他的指导老师都看不下去,出面向杨文义求情:“他们看着也挺不容易的,下的工夫也不小,别难为他们了吧?”
“NO!这问题免谈。”对求情杨文义一概不听。
如此几次,再也没有人向他 “求情”了。
现在的红星医院消化内科,在杨文义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半的发展,学科诊治水平达到哈密市领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综合排名逐步走向全院前列。
哈密“名人”
填补空白,规范流程,人性化服务……全新的体验,全新的享受,全新的疗效,一时间,杨文义成为了哈密的“名人”,上到政府要员,下至普通百姓,但凡患有消化方面的疾病无不慕名前往红星医院找杨文义诊治。甚至其它医院的病人,在进行会诊时也特意要求邀请杨文义参加。
3月9日,周二。杨文义的门诊时间。
“你也是来找他看病的吧?这可是大专家,很有名,看病看得可好!”当天上午8点,门诊刚开诊,杨文义诊室门口已经排起了十余人的长队,一位大爷就主动向旁边的人推荐起正在坐诊的杨文义。
大爷是陪老伴儿王女士来看病的。王女士今年68岁,是哈密一所学校的退休教师。
杨文义仔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病情,并认真给她做了检查,花了10多分钟。“我老是腹泄、腹痛,有时还有便血,好长时间了,找了六七个医生都没看好,这次来找大专家看看。”
其实,王女士的病情不复杂,就是“炎症性肠病”。杨文义不断安慰她“没事儿”,为她解释这种病的病因及发病情况等,并详细叮嘱她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这下可算放心了。”临走时,王女士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她就是心理负担重,天天想着自己是不是不能活了。”王女士的老伴儿一再向杨文义表示感谢。
“很多疾病,其实心理很重要,如果病人能先卸去心理负担,那对治病就很有帮助。”杨文义说。
“治愈”有时,安慰无限,医学是一门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仅仅盯着功利,而抽去其人文性,医学的本义又将何在?这样的坐诊,只是杨文义在哈密再普通不过的一次门诊。
2015年4月的一天,60岁的哈萨克族老人买地·木乎来不远几百里山路慕名来到红星医院消化内科。老人20天前,腹痛、腹胀加重,并且反复恶心呕吐,本来就体弱多病的老人再也扛不住了,家人这才多方筹钱让老人住进了医院。杨文义对老人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并经内镜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球后重度狭窄”。老人的病情和家庭情况让杨文义陷入了深思:这种狭窄如果不解除,患者就将有生命危险。手术是哈密地区以往针对这一疾病唯一的解决方式,但是患者身体情况较差,对外科手术创伤耐受能力明显受限,同时,他家的经济负担也较重。怎么办呢?眼见着患者和家属都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如果行内镜下十二指肠球后重度狭窄扩张术,因为手术难度很大,一旦失败,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自己也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可是,这个念头让他马上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在世行医,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岂能为个人声誉瞻前顾后。何况,这是眼下最可行的办法。经过深思熟虑,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倾心沟通后,杨文义决定为老人实施手术。手术获得了成功,术后第三天老人便能顺利进食了。看着老父亲渐渐红润的脸色,老人的小女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人紧紧地抓住杨文义的手,用生硬的汉语动情地说:“是您让我又活了下来!”
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位哈密“能人”已经不记得自己亲手救治过多少名患者,让他们得到了内镜下这种痛苦小、花费少、见效快的微创治疗。他用暖暖的“医者之心”和浓浓的“豫哈之情”,使许多常年不愈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让多年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得到了确诊,用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的诊疗,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
“萌萌哒”新青年
“每当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和家属们焦虑的眼神,都激励着我要刻苦钻研,练就一手好本领。” 杨文义坦言。
在哈密的日子,杨文义担任红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除了积极参与兵团十三师和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大量中外医学文献,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其中有两篇发表在SCI期刊上,主编并发表了五万字以上的医学专著两部,发明国家级专利一项,申请国家自然科研基金一项,完成六万余字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使博士顺利毕业。
工作的繁忙并没有削弱杨文义上进的心志,他缩短吃饭时间、利用休息时间,延缓夜晚睡眠时间,为自己“充电”。上网、QQ、微信、飞信,同时还坚持阅览英文杂志书籍 ……
“ 生命来之不易,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个患者都能健康地活着,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心愿。”
“自己的职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我为自己的执著骄傲自豪。祝自己和临床一线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杨文义建立“红星医院消化之家”微信群,进行管理和交流,便捷、规范、高效。消化内科进而也成为了红星医院“明星科室”。
一年的援疆任务结束后,他回到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迅速感召到庞大病人群,不仅开封市及周边人民慕名前往,就连远在几百公里外的信阳老家乡亲们也整车组团来找他看病。热情周到的服务,精准的诊治技能使他备受患者赞誉!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他治病人无数,但从未发生一件医疗纠纷,从未受到一次不满医疗投诉!这就是我们患者心中的好医生——杨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