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患者人数不断增长。据悉,国内每年约有百万癌症患者死于种植转移,所谓“腹膜转移”,形象的说法是“癌细胞就好像在肚子里撒的几把沙子,无数癌细胞分散在腹腔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患者就如同被判了“死刑”,他们常陷入无尽的绝望,而给主治医生的救治亦增加了极大难度。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或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是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教授主持研发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腹腔转移这一医学难题的“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HIPEC)技术”曾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崔书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国抗癌协会腹膜癌专业委员会拟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腹膜癌专委会候任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腹部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主持研发了“高精度体腔热灌注化疗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当选广州亚运会火炬手、2011年获广州市优秀教师、2012年获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2014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获广州市医师奖、2015年获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医学重点人才、201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在2019年5月获得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勤奋好学医林中 勇担医者责任心
面对腹膜转移的癌症难关,由崔书中主持研发出的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通过用“热水精准烫死癌细胞”的方法给病人们带来了希望。
追溯职业生涯的初期,生长于河南省的崔书中回忆起毕业后,在当地大医院最早的从医经历:“晚上医生少,我一个人要主刀4、5台阑尾炎手术,所有吃住都在医院里,名副其实的‘住院医生’。”那时勤奋好学的他除了应对繁忙的手术工作,也不忘复习考研,并经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最终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
崔书中表示,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搞不好就是人命问题,医生一定要非常严谨,年轻医生的培养更加要“严”,严师才能出高徒。早年带他的老教授非常严厉,要求医生查房必须一字不差地把病历全背出来,如果背漏了或病历上出现错别字,就要受到严厉责备,毫无情面。他至今依然记得教授当年的要求与教导,“严谨”是医生的基本态度。“现在我也是全院要求最严的人,可能很多年轻医生和学生都怕我,我相信以后他们成为专家并带学生时会感激我。”但崔书中始终认为,医者就应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自我认知,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则都是为了承担起从医者的责任。
癌症天敌热灌注 精准控温清扫除
据了解,癌症转移主要有三条途径:血行、淋巴结、种植转移。其中,癌症患者最害怕的是发生种植转移,因为它可以通过原发病灶癌细胞的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癌栓出血等造成,进而导致病人生存条件苛刻、愈后条件差,以胃癌为例,一旦发生腹膜转移,病人的生存期平均大约6个月,给患者致命一击。
崔书中表示,癌细胞的种植转移如“沙子一般遍布撒到胸腔或是腹腔中,却无从下手把它捡起”。而腹膜转移又是癌症广泛转移的终末期表现,由于剂量限制性毒性和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传统治疗肿瘤的方法对种植转移的作用微乎其微,无法阻止癌细胞的疯狂扩散。
面对临床上发生种植转移的癌症患者,凭借当时匮乏的医疗技术,无法很好地解决难题。崔书中介绍道:“那时发现转移后往往是开腹后就关上,或者往腹腔里打化疗药,然后医生能做的就是安慰。”他从2002年开始率领团队研究肿瘤热灌注化疗,坚定不移地攻克这个医学难题。
据崔书中介绍,癌细胞的生存很怕高温,他便想是否能用大容量的精准热灌注教授来使种植转移的癌细胞全部清扫干净?以此作为出发点,他带领团队开发运用热灌注化疗。“人体麻醉后腹腔内的温度只有32℃左右,若温度过高,则很容易烫伤患者的腹腔胸腔等部位。但温度过低,就起不到对癌细胞的清扫作用。”崔书中表示,按照此前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基本都是靠手去感受,因而不能做到精准控温,其治疗温度通常在40℃-49℃,这导致热灌注化疗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种植转移的治愈效果极差,生存率低。
记者了解到,热灌注化疗,指的是在1小时内用43℃恒温热水灌注化疗药物充盈病人体腔,“烫”死癌细胞,清扫干净癌细胞。同时合理的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部分患者还可临床治愈,其对恶性腹水的有效缓解率达90%以上,从而预防和治疗癌症种植转移。然而,如何让温度精准把控在43℃,成为攻克难题的关键。
崔书中团队的做法是大容量灌注及高度精准控温,并以此实现安全稳定与效果最大化。自2002年起,其团队历经多次实验于2006年自主研制开发出高精度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第一台数字化精准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设备成型。2009年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拿到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个同类的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10年该项技术开始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据介绍,目前全国近400家三甲医院引入了此技术,全国百强医院86%在使用这一“广东制造”,累计治疗26万例次。
以三“精准”达行业领先 持续推广与完善给患者带来福音
崔书中向记者介绍了其团队在该项技术上做到的领先世界的三个“精准”:“一是精准恒温技术,可达到±0.1℃的精准控温;二是精准过滤,癌细胞出来后就进不去了;三是精准清除,腹腔内不留死角。”
崔书中还分享了治愈的典型病例:一位50岁男性直肠癌患者吴某,2017年9月肿瘤已无法切除,癌细胞种植转移,预示着直肠癌晚期,生存期不到6个月,基本丧失了治疗机会。在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3次,并配合化疗,半年内病灶缩小,数量减少。次年6月再次手术时腹腔未见转移病灶,继续给予治疗,未见病变,多次回院复查正常,达到临床治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刚开始推广时,很多专家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而随着技术运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治疗效果明显。崔书中不断在各大癌症峰会上推广该技术,以求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全国各地肿瘤医院的专家们开始给他介绍病人,各地患者为此治愈希望慕名而来。
崔书中也指出,腹腔热灌注化疗目前仍有不足之处,有些病人存在敏感度不高,或作用较小等可能情形。他表示,目前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为病人寻找出更加适宜的药物,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走完这一步,这个故事才算是画上了圆满句号。”
投身社会公共事业 寄语青年科学家
崔书中还热心参与社会公共救助,以走进社区、乡村与基层医院的方式给更多人带去帮助。如到鱼珠街道社区,给当地居民送医送药、义诊救治。同时开展扶贫公益万里行活动,走进清远,鹤山等地乡村。在每年抗癌活动周,崔书中亲自义诊,为民众增强预防癌症的知识与意识,使人们远离癌症、不再畏惧癌症。崔书中表示,其领衔的团队正开展“5050”计划——即用5年时间与50家县级医院合作实施帮扶癌症治疗计划。目前已与40多家医院达成共识,开展技术扶贫、帮扶双向转诊、医生培训肿瘤专科建设等。
作为抗癌工作者,同时身为省抗癌协会委员,崔书中积极参加肿瘤学高峰论坛,学术会议,精准灌注讲解,倡导抗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技术进步。而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崔书中曾提出要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加强家庭医生培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让群众能切身体会到关心。进而出台考核机制,让愿意做且做得好的家庭医生得到奖励,进一步激发与调动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民众。
作为本届丁颖科技奖获奖者中的医学界代表,崔书中还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并提出四个希望:一是希望他们能从国家目前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中获得力量,让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能更有动力前行。其次,他希望年轻科技工作者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能力,因为只有足够的知识和强大的能力才能应对困难,挑战难题,攻克难关。三是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在自身研究范围发现并找准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应对解决问题,从而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他希望科技工作者们能耐得住寂寞,执着刻苦,坚定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