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约百年前,念我中华,兵连祸结,生灵涂炭,乃有志之士,怀拳拳赤子心,携西医之术,赴九战之地,身投于汴,筚路蓝缕,苦辛备尝,创始医科,此乃我院之始也。
医者,悬壶济世为业,无国难国兴之分,惟救死扶伤是求。是以凄风苦雨,负笈播火,愈挫弥坚;是以百年承传,医者仁心,矢志绵延。
而今荆楚大疫,吾辈赴国命、救民瘼、究医理、育良医,九十载不改初心,扛鼎逆行勇战;九十载名播华夏,烁耀中州。
河大驰援武汉医疗队全体同志留念
历史 ▏初心·使命
砥砺前行的“一条路”
发轫于1928年的河南大学医学院,在近半个世纪发展长路上,虽几经变迁,历经磨难,但代代河医英才依靠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不懈追求营造出了深厚广远的精神气质和办学传统,这就是院训“厚德博学、济世佑民”,它是河南大学办医学理念的核心体现与集中概括,是广大师生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河医精神的历史积淀与价值追求,历代河医人坚守不动摇的初心使命。
河大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全体同志留念
这是一条坚持办学、培育英才的路。1928年医学创设之初,张静吾、上官悟尘等一批留学归国医学博士直面当时缺少西医教育的状况,积极倡议在河南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创设医科,开启了河南省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填补了中原地区医学高等教育的空白,设置了9个教学科室,并于当年招收第一班40名学生。为了推进现代高等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张静吾等首创者们以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为旨,成立“医学研究会”,创办《河南中山大学医学季刊》、《医学》周刊、《农学与医学》等学术性刊物,先后建立妇产科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化验室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抗日战争期间,医学院辗转镇平、嵩县、潭头镇、西安、汉中、宝鸡等地办学,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正规化教学,传授医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以朱德明、张效房和胡佩兰等为代表的蜚声中外的医学大家和医务工作者,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原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大学,再次开启了河南大学医学教育的新征程。2016年,河南大学与百年名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新的河南大学医学院,继承弘扬百年河大培育医学精英人才的光荣历史和使命,通过着力构建现代医学教育文化价值体系、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教研产协同创新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学教育资源保障体系、医学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与激励体系,建立“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的现代医学院,引领现代医学教育的未来。
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请战书
这是一条坚持办院、救治为民的路。1931年河南大学医学院创办附属医院作为其教学医院,确立了“救济病人,研究医理”的办院宗旨,开启了漫漫悬壶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医院奉命组建军政部第十一重伤医院,随战事迁转,积极投身抗日第一线,七年间救治伤员和百姓上万人。抗美援朝期间,河医人主动请缨,组建志愿医疗队,开创跨出国门之先河,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爱国主义不朽诗篇。为支援“三线建设”,河医人迁至鲁山县,守护着华原、兴州、新华、红卫等十几个军工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为鲁山县、南召县、嵩县、临汝县(今汝州市)等地大量群众患者诊断治疗、解除病痛而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抗震救灾、援疆援藏、非洲支援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和SARS、H7N9、等防治国家重大疾病工作中,河医人都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力以赴,迎难而上。
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淮河医院赴武汉请战书
这是一条坚持科研、理性思考的路。历代河医学者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临床一线,坚持科研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以钻研科学的求是精神,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日本吸血虫疾病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李赋京教授利用教学工作间歇期或假期奔走于血吸虫病疫区,研究吸血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布情况。1936年李赋京在安徽省发现了一个钉螺新种,并首次在《中国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发现,经正式鉴定被命名为Oncomelania anhuinensis Lii(李氏安徽钉螺),填补了中国对日本吸血虫病研究的空白。王伯欧教授于1946年主持开展河南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黑热病在河南被消灭,并被授予“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称号。沈琼教授结合在林县的防癌实践,发明了“食管癌分段拦网定位法”,解决了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难题;董民声教授发明的“发夹式人工镫骨”和“安全手钻”,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张效房教授创造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方法”,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这些河医前辈,他们不畏艰难、敢为人先;他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他们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医学教育、为人类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 ▏责任·担当
照亮心灵的“一盏灯”
14亿中国人,正在经历一场非同寻常的抗疫之战,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没有前方后方,已是全民皆兵。“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不仅仅是看病,而是看病人,做好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勇赴国难,舍身家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祖国培养,不负医者使命”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君健说。
这是一盏领航的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接到上级部门相关指示后,河南大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党委书记、校长靠前指挥,全校党员冲锋作表率,广大教职工万众一心抗疫情。医学院5大学院、21家附属医院和科研机构迅速全面响应学校号召,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党的领导,切实加强联防联控,筑起坚实的防控屏障。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主体单位迅速部署,全体人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多家医院在短期内改建应急专用病房,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得到细致、及时、高效、安全的救治。人民医院创建“区域分设、双向引流、专楼专用、精准防控”的模式,启用“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铺就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纵深下沉、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网络,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21:00,淮河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在接到省委省政府要求驰援湖北的指令后,迅速响应,连夜选取精兵强将组建医疗队,调配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整装待发,1月26日52名河医战士奔赴武汉。为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河医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立即组建了2个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同时接到了27份河医人递交的入党申请书。2月26日,河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下发《关于批准付群等7名同志为预备党员的通知》,其中5名河医战士火线入党,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在疫情防控最为迫切、群众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河大医学人在党的号召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意志,积极做出表率,扛起党旗,义无反顾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畏冲锋,以耀眼的光路一路领航。
1928年河南大学医学院正面
这是一盏守护的灯。“我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不为荣誉,不为光环,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病魔肆虐,医者当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紧要关头,逆行而上,有战必应,有召必回!战之必胜!”……医学院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们,带着必胜的决心向战斗“疫”线武汉挺进,用信念筑起防疫的长城。
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淮河医院赴武汉请战书
一句我爱你,一份家国情。王月华出征时丈夫徐国良声泪俱下,高喊:“王月华,我爱你!”,场面悲壮,令人动容!这个依依惜别、万般不舍的送行场景,感动着万千心系疫情的人。他们同为河大医学人,徐国良深深的明白妻子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作为医者,他可以直击疫情、无惧生死,相信妻子过硬的护理技能;作为丈夫,他却万般不舍,泪如雨下,但他仍然选择做妻子坚实的后盾。他的一句我爱你不仅喊出了对妻子的爱,也喊出了对全国人民对疫区人民的爱,更喊出了作为河医人面对疫情的担当和责任,喊出了危难之时的家国情怀。
一式太极拳,一份良医情。驰援武汉河医医疗队每天要收治上百名患者,由于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治疗的特殊性,我们的白衣战士不仅仅要对抗传染性强且存在许多未知数的病毒,如何安抚好患者情绪、使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更是摆在医疗队面前的挑战。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科医生刘豹在武汉方舱医院巡视病区时发现一位当地患者情绪低落,迫切希望能活动筋骨。细心的刘大夫主动教工人大哥太极拳,并带动周围患者纷纷加入“太极拳大军”,使方舱医院顿时一派热闹景象,练完拳后,刘豹敏锐地发现,患者对他热情了许多,个别情绪烦躁的患者也明显舒缓下来。刘医生看似家常的举动使患者相信即使在黑夜,也有星月的陪伴;即使再危险,也有医护人员的坚守;即使是黑暗时刻,黎明的那道光终将趋势迷雾!
这是一盏希望的灯。近日,河南省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接二连三传来喜讯,不断下降的确诊人数,日益好转的局面,整座城市也在渐渐复苏。这些都得益于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守、医院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全省各行各业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据最新消息,治愈新冠肺炎患者总数已达到50人。中医院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和“防疫送瘟”的优势,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预防方案,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生活习惯推出了“扶正防感方”,有效遏制疫情蔓延。郑州颐和医院接诊了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面对病例,医院隔离严密、救治得力、处置得当,做实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基础,为我省疫情防控部署争取到宝贵时间,得到省市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好评。为切实保障开封市复工单位的疫情防范,淮河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院等积极参与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医疗服务。根据教育部教育教学安排要求,河南大学、医学院紧急部署,“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学工作的整体运转。我校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马远方教授团队,联合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共同研发的新冠肺炎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试剂盒具有制备方便、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任学群教授团队、姬新颖教授团队同时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他们是平凡人,却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努力坚守,默默守护全国人民,为抗疫一线人员保驾护航,为抗击疫情做着不平凡的事,带着希望的光芒一路指引,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河南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会成立纪念照
未来 ▏传承·创新
传承创新的“一群人”
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启迪另一个灵魂。医学生的培养,少不了门诊病房的耳濡目染,离不开前辈师长的言传身教。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正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河医的医学生,他们正学着师长的模样努力救死扶伤,他们正浸润河医的精神奋力学习成长。
这是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一群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河医学子因疫情阻隔分散在四面八方,但是他们时刻不忘厚道与担当,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和特长,积极投身家乡的人民抗疫战争。据统计,我校近百名医学生,或发挥专业特长变身科普达人,或戴上红袖章成为社区志愿者,或在网上科普专业知识、疏导恐慌情绪、遏制谣言扩散,或与师长在临床一线并肩奋战……为学校、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贡献,力所能及做一名为爱而行的人。临床医学院2015级学子徐欣欣,她的家乡就在离武汉只有不到半个小时车程的小城,假期回家时疫情阻击战已经刻不容缓,欣欣主动请缨,就近在社区进行服务。她说:“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虽不能去疫情一线,但能和爸妈一起并肩作战,为祖国贡献力量,我感到骄傲自豪。而且,有河大医学的知识储备,还有那么多逆行者榜样,我不害怕。”2018级临床专业研究生董军强是众多优秀规培医生的代表之一,本欲假期与未婚妻结婚的他,在医院医护人员紧缺、医疗工作繁重的局面下,毅然选择坚守临床岗位,与全院医护人员共克时艰。他说,他从不后悔,虽然不能像老师、学长学姐一样奔赴战场、支援前线,但他也可以以吾之长,尽吾之力让逆行者不孤单。在他们的肩膀虽然稚嫩却已敢于担当重任,他们的举动虽然平凡却已尽显医者仁心,他们将凝聚河医人的精神带到祖国各地,努力变身为一颗颗驱散阴霾的闪耀新星。
这是静心笃志、砥砺前行的一群人。“doctor”or“doctor”,英语单词“doctor”,有两层含义,“医生”和“博士”,浅显的可以理解为一个好的医生要有一个博士学位,这也注定了医学生所应具有的“博学”本领。大疫当前,每一名河医学子都更能深刻领悟“为什么而学”,他们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坚持做好专业学习、认真参加网络授课、有序做好课题研究,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更好地报效祖国。每一个医学生都认真学习相关疫情防控知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及临床特征、诊疗要点以及疫情上报相关制度及规定。2018级神经外科研究生白飞也是一名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从春节期间就开始坚守临床岗位,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病人接诊、脑出血术前准备、术中一助、术后管理、病历整理等各项工作。他说:“全天候在线抗疫,使我收获很多,在临床岗位上学习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前辈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医学道德修养。”
这是求真力行、敢于创新的一群人。在河医还有很多医学生奋战在科研一线,为抗击疫情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17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邓通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与团队一起,历时9天,快速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并以中文完整版(《医学新知》发表)、标准版(《解放军医学杂志》发表)、英文标准版(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发表)3种版本发表,为全球抗疫提供科学、可循的参考。针对本次疫情医务人员的感染事宜,邓通同学还参与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团队的“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策略优化”课题。
河医学子用专业奠定信仰,用行动检验信念,用青春告白祖国。广大河医学子在疫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实基础专业知识,磨砺临床技能实践。新时代“河医力量”,在经历种种考验后,定能是那穿透春寒的光,并终将成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讯员 李州 张亚囡 赵梦琪)